问题情境
2004年5月的一天,初一年级的小文走进了我的办公室。她满脸愁容,进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该怎么办?”待情绪稍稍稳定之后,她叙述了自己的情况:“上英语课时,只要一听写单词,我就紧张得要命。有时写字的手直抖。我不停地在心里说:别紧张,别紧张,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结果记住的单词有时也想不起来。还有,就是英语老师提问我问题,如果回答错了,坐下之后脑子里又乱又紧张,接下来的听课就会受影响。这些情况只发生在英语课上。”
小文,女,14岁,初一年级学生。从入学以来,几次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一直名列年级第一。老师和同学们都反映她学习刻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那么,一个如此品学兼优的孩子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促发事件
小文自升入初一以后,她就感觉英语老师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喜欢自己。尤其是上学期发生的两件事让她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有一次上英语课,小文上课搞小动作被老师发现(她说那是自己惟一一次不认真听课),她看见老师瞪了自己好一会儿。接下来她回答问题又答错了,坐下之后很难受,以后好几天都在自责懊悔中度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后召开了家长会。英语老师表扬了几位学生,说他们在平时不仅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自己买课外书巩固复习,并且提到小文也应该这样做。小文的英语在班中并不拔尖,听了老师的话后非常难受,一个假期都惦记着这件事。今年开学后,就有了上述紧张症状。
我想,仅凭小文叙述的这两件事,不足以导致她出现这种状况,这件事的背后一定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于是在接下来的几次辅导中,我重点导出诱因,进而分析指导,最后助人自助。
寻根溯源。打开心结
学习方面
小文上小学时成绩就一直很好,也深受老师的宠爱。在她的叙述中我注意到两件事:她提到上小学时有一次上自习课出去玩,结果被老师知道了,她哭了一下午;还有一次,上五年级时换了数学老师,她感到这个老师不喜欢自己,在期末考试的那段时间,她常常做噩梦,都是有关考试的,甚至想到如果考得不好不如死了算了。
听了她的叙述,我感觉她现在的心理状态在小学时就已经形成。为了打开她的心结,我们又开始了交谈。
师:上自习课出去被老师发现,哭了一下午,担心什么?
生:(沉默一会儿)怕老师不再喜欢我。
师:那次数学考试后为什么会有轻生的想法?
生:数学老师本来就不喜欢我,如果考得不好,他会更加不喜欢我。所以觉得活着也没意思。
师:那次考试结果如何?
生:(笑了)特别好,满分。
师:之后轻生的念头还有吗?
生:没了,我觉得他开始喜欢我了。
师:如果那次真的轻生了——(被打断)
生:太冤了。
我引导她把思维调到现在。
师:听写单词时为什么紧张?
生:怕写错了老师对我的印象更坏。
师:如果有一个成绩和你相当的同学听写单词错了一两个,你觉得正常吗?
生:正常。
师:如果他回答问题错了呢?会不会觉得他水平太差?
生:不会。
师:会不会想老师会因此不喜欢他?
生:不会。谁都有错的时候。
师:那换成你呢?听写单词或回答问题出个错结果会像你想像得那么严重吗?
生:我想像得太严重了是吗?
师:对呀。有时候我们要对自己宽容一点儿,允许自己犯些“小错误”,像写单词写错一两个。我们追求最好,但不可能做到完美。
小文会心地笑了,并使劲儿点点头。
我发现小文努力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赢得老师的关注与喜爱。在现实中,英语老师没有表现出对这个优秀生足够的关注,这使她倍感失落,在努力学好英语的过程中。小文要求自己尽善尽美,不出差错。而这义是不可能的。在为赢得英语老师更多关注的努力中,
她的内心焦虑而紧张。
我想,小文在学习上表现出的紧张感可能也存在于她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交友,比如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