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会员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 找回密码 会员卡指南 视频课程 成绩查询 | 设为首页
重庆创富学校•职业资格培训专家
主页 心理咨询师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4260 更新时间:2016-12-29【字体:
神秘的共时性原理

   你正在想一个人,这个人就来了,要不就是收到他寄来的信;或者你梦见自己的亲人生病或去世,后来就听说,就在你做梦的同时,你的亲人真的生病或去世了;或者一个人去世的同时,家里的钟表无缘无故地停了……
  对这类所谓的神秘现象,人们通常会付之一笑,斥之为无稽之谈,或简单地归之为巧合,认为值不得探讨。然而,类似的自发的、有意义的巧合却在荣格――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丰富的一生与长期的医疗生涯中反复出现了。
  1928年的一天,荣格在画一幅曼荼罗图时,一边画着一边为它的中国式样而感到大吃一惊。他刚刚画完,他的朋友理查德?威廉给他寄来了一篇中国古代道家的论文《金花的秘密》。这一巧合是他事业关键时刻发生的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他甚至说这是“第一件使我冲破孤立无援处境的事件。”
  这只是荣格一生中无数有意义的巧合例子中的一个。在他的自传中我们可以找到一大堆类似的故事。
  从科学角度分析时,一种最易找到的解释是:这只是巧合,可以通过小的概率得以说明。但这种解释往往不能令人信服。尤其是如果一个人一生中多次经历类似的巧合时,这种概率解释就更加缺乏说服力了。荣格本人的经历使得他无法接受这种巧合论的解释。他曾写道:“众多事情难以预料地凑合在一起,使得视概率为一决定性的因素之观点,很难成立。”荣格认为,无论是因果性与目的性都不能说明他所体验到的这类事实。于是,他不得不对摆在自己眼前的现象做自己的理论探讨。经过反复探究、认真思考,并受《易经》的启发,在为威廉译的《易经》(英文版)的序中,荣格开始公开提出自己的“共时性”概念。1951年,在埃拉诺斯会议上,荣格关于共时性做了一次简短的讲演。这篇演讲经过修订与增补后,与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的一篇题为《自然与心理的解释》的文章一起出版了。
  荣格为共时性所下的定义是:“在一种内部意象或某人心中突然产生的预感,与一种表达同样意义的外部事物几乎在同时出现二者之间的巧合。”或者说“两种或两种以上事件的意味深长的巧合,其中包含着某种并非意外的或然性东西”。在很多人眼里,共时性在荣格的概念中,是一个最抽象、最难以捉摸的概念。不过,通过荣格在其它相关的论述中对此所做的进一步探讨,我们可以大体明白他对共时性的理解。
  首先,荣格明确指出共时性现象不符合因果原则。荣格认为,因果的观点告诉我们一个戏剧性的故事:D是如何呈现的?它是从存于其前的C衍生而来,而C又是从其前的B而来,如此等等。相形之下,同时性的观点则尝试塑造出平行且具有意义的契合之图象。ABCD在同一情境以及同一地点中一齐呈现:一方面,物理事件 AB与心理事件CD具备同样的性质;另一方面,它们又都是同一情境中的组成因素,此情境显示了一合理可解的图象。简单说,因果性描述了事件的前后系列,同时性则处理众多事件间无因果关联的契合。
  那么,什么样的事件可以称为共时性事件呢?荣格认为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下,心境以及与之相符合的外在事件(多少是同时发生的),两者相互巧合。但巧合的外在事件是在观察者知觉的领域之外发生,而且只能在事后验证。另一种情况下,心境以及与之虽相符合、但却尚未存在的未来事件相互巧合,这种事件隔着一段时间的距离,而且同样地也只能在事后验证。
  其次,荣格强调指出共时性事件与观察者的心境很有关系。他认为,这种事件往往在观察者对其观察对象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情感时发生。就是说,共时性事件的发生意味着:客观的诸事件彼此之间,以及它们与观察者主观的心理状态间,有一特殊的互相依存的关系。正是由此出发,荣格对《易经》占卜的合理性做出自己的解释。他认为,易经占卜时,在问者的心态及解答的卦爻间,有种同时性的符应。而为了使同时性事件出现,那么就需要占卜者投掷硬币或者区分蓍草时,要想定它一定会存在于某一现成的情境当中,并认定卦爻辞确实可以呈显他心灵的状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荣格对“心诚则灵”的一种解说。
  最后,需指出的是共时性事件作为时空中的契合,蕴含着更多的意义。甚至可以说决定性的因素正是意义,是来自个人的主观经验:各种事件以意味深长的方式联系起来,即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活动之间、无形与有形之间、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之间的联系。正是从意义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共时性事件在不同人的经历中出现或多或少。事实上,共时性事件并不偏爱某个人,而是发生在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但正如梦一样,如果不注意识别它们,它们就仍然是无意义的。对于许多人而言,众多的有意义的巧合虽然发生过,但却由于他们缺乏敏锐觉察力而使它们从自己的身边溜走了。
  除此外,荣格还提出,同步事件似乎是一种内容更为广泛的,他称之为“非因果关系的有序状态”自然法则中的一个特例。他认为,“非因果关系的有序状态”这种程式是经常存在并有规律地出现的,而同步事件则是“即时的创造行为,是一种存在于一切永恒中、不时重复其自身的、而且不可从任何已知先例中推论出来的模式的持续创造。”
  通过以上几点简要说明,我们看到的与其说是是对这类神秘现象的解释,不如说是对此类现象的一种认可性的描述。正如荣格自己承认的那样“共时性这一词语其实一无解释,它只陈述了一有意义的巧合之兴起,就其本身而言,此种巧合之发生可说是偶然的,但它既然如此不可能,我们最好设想它是立足于某种法则,或是奠基在经验世界的某些性质上面。然而在平行的事件间,却发觉不到因果联结的痕迹,这正是它们所以具有概然性质的原因所在。在它们之间唯一可以认定,也唯一可以展示出来的环扣,是一种共同的意义,也就是种等价的性质。古老的符应观即建立在这种联结的经验上面。”那么,共时性事件何以会发生或者说应如何解释这类现象呢?荣格及其追随者对此做过谨慎的推测。
  从分析心理学角度出发,荣格把共时性与自己的原型概念联系起来。他认为原型可以在一个人内心中获得心理的表现,与此同时,它也可以在外部世界中获得物理的表现。当原型被激活,它就展现出一个心理活力的方面,并出现在一个共时性事件中。或许我们可以认为,当物质和心灵二者契合于一个共时性事件中时,就意味着原型进行了一次自我表白或自我实现吧。
  另一方面,在发展共时性概念时,荣格又把它与现代理论物理学的一些发现联系起来。他说:“我从肯定方面将它视为一种来自终极的非因果性、来自质子新生的创造性行为。”同时,他还注意到现代物理学揭示出宇宙是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元素所组成的动力网。而这与他所认为的,共时性事件旨在“一切存在形式之间的深刻和谐”的观念是一致的。
  按照荣格与他的追随者的看法,共时性原理——这个从符应、感通、与和谐等荒废的概念中脱胎而成的现代词语——的提出一方面可使心灵感应、特异功能以及其他形式的令人困惑的超常经验获得某种解释,另一方面可能会为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确实,如果共时性原理可以成立的话,我们人类建构知识的基本设定因果律即要受到很大的挑战。这将意味着,除了用因果性来说明的世界的秩序外,在宇宙中还存在着另一种秩序。其影响无疑
  谈“说曹操,曹操到”现象
  人们常有这种经验:有时正在谈论或者你刚刚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出现了。于是,我们就感叹道: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如何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这类巧合现象呢?
  一种解释,可以对照另一句类似的俗话“受伤的手指经常被人碰”。为什么一个人总有受伤的手指经常被人碰的想法呢?之所以如此,道理很简单。实际上只不过是我们对受伤的指头格外注意罢了。也就是说,我们对外界的感知是有选择的。由此我们可明白为什么会“说曹操、曹操到了”。因为事情就是这样:恰好符合这一经验的被我们记住了,而更多的不符合这一经验的却被我们忘记了。并非我们的预言多么准,而只是由于我们所做的选择更有利于证实这句话罢了。类似的事可以举出更多。
  有些人会相信预言性的梦。他也确实可以给别人举出一两个。但是他忘记了事实上预言性的梦还是不曾实现的居多。有时还会听到一些人议论说:某某人算卦算得可准了等等。其实也大都属于此类情况。即偶尔算准的留在了那些轻信的人们心中,而大量未算准的却被这些人们所遗忘了。
  事实上在各种场合下,预言准的时候都是极少的。只不过人们往往会轻易地忘掉一百次失败的预言,却津津乐道偶然的一次巧合罢了。应该说相当数量的巧合事件都可由此得到解释。
  另一种解释是弗洛伊德从潜意识观念出发给出的。我们通过他提到的两个例子来做说明。先来看看弗洛伊德本人的一个例子。
  在得到教授头衔后的一天,弗洛伊德走在一条大街上。忽然他心里冒出一串念头:“几个月前我曾治疗过一对夫妇的小女儿,但那对夫妇却不满意我的治疗,转而求助于另一个权威了。我想,这个权威是不可能治好他们女儿的病的,最终他们还要回头来找我,并会对我表示出十二分的信任。但这时我就可以对他们进行报复了。我会对他们说:‘现在我是教授了你们便信任我,但这称呼并没有增加半点的能力。既然当我是讲师时你们不信任我,那我当了教授对你们也没有什么用处。’”正在这时,弗洛伊德的幻想被一声:“晚安,教授”所打断。弗洛伊德抬头看时,正是他刚才想到的那对夫妇。
  这可算是一个极度巧合的例子了。但弗洛伊德给出的解释很简单。他写道:“那条街十分笔直宽阔,行人稀少,随便一瞥便可见到二十步远。其实我老早就看到他们两人正迎面走来,但内心却不情愿认他们。经由幻觉,化有为无。然后,幻想随之而起,代替了消失的真相。”
  再来看一则弗洛伊德引用的发生在他朋友布列尔身上的事情。
  布列尔与太太在一家餐厅吃饭。在交谈中,他忽然停下刚才的话头,说了一句无关的话:“不知道饶医师在匹兹堡干得如何?”他太太惊讶地说:“几秒钟前我也正在想同样的事哪!”
  这似乎可作为一个非常典型的心灵感应的事例。作为怀疑论者的布列尔被眩惑了。但是当他们偶然向门口处看时,看到一个与饶医师长得非常像的人。推想一下这个人应该刚从他们的桌前走过。只不过当时两人在一心谈话,意识中都没有注意到他,但视象搅起了对两人共同朋友的想念。在此情况下,两人出现相同的想法便没有奇怪的了。
  一个超自然现象就这么轻易地用正常方法解释了。然而如果没有偶然地看到那个人的话,这将是一个根本无法做出常规解释的事。或者说成为一个证实心灵感应的有利证据。由此我们亦可推知,许多似乎无法用常规解释的所谓神奇之事,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对事情发生之时、之前或之后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够多。(可惜的是,大多情况下这种背景知识我们将永远无法再了解到了)或许当我们对此有足够了解之时,我们就不用投向神秘论的怀抱了。
  在做出上述解释后,我们能否乐观地推断:这种合理的解释将转变那些信者的态度呢?恐怕还远远不能。对于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人来说再有说服力的解释都无法一劳永逸地解除他们的所有怀疑。当他们内心中相信其有时,就总会尽一切努力来反驳证其无的说法。比如说,当你对一件巧合之事作出解释之时,他会搬出另一件巧合之事来维护自己的观点。限于各种条件的局限,我们当然无法对任何巧合之事做出合理的解释。只要有一件不能对其做出解释,他们就会坚持认为:至少这件你无法解释的事情就证明了特异现象是可能存在的。说到底,这并不是一件靠说理就能彻底解决的问题。如果做进一步探讨,我们或许能明白这种“执着”的原因。
  稍加分析,我们可注意到:人们似乎具有一种对特异现象的天生喜好,人们似乎都愿意相信这种不合常规、不合乎逻辑与情理的事情的存在。弗洛伊德做过如下评论:“人类一般具有轻信倾向以及对于奇迹的崇信。”对此弗洛伊德解释道:“虽然生命把我们置于它的严格规则的控制之下,但一开始人们就产生了一种抵抗,以反对思维规则的严酷性和单调性,反对实在性实验的要求。理性变成了敌人,它剥夺了我们如此之多享受的可能性。我们发现,我们也许会得到很多的乐趣,只要哪怕暂时摆脱理性的束缚,沉浸于无聊的诱惑之中。”(《精神分析引论新编》)换句话说,当人们认识到自己生存于一个因果关系的大网中,受到必然性的制约时,理性告诉人们不能不接受这种处处受束缚,无往而不处于枷锁中的命运,但情感却宁愿相信:存在着超出于因果关系之外的奇特事物。当理性大声喊出“是”的时候,情感的力量却在内心深处默语:“如果不是这样多好”。或者我们可以引用王国维先生的话说:人生中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理性告诉我们的是可信的,但却因其不可爱而受到情感的排斥。而那些不可信的受到理性排斥的事物却受到了情感的热烈欢迎。如果这不是所有人的一种心态,那也可以说是相当比例的人内心中充满了这种理性与情感之争。在此情况下,就无怪乎人们会“听到风就是雨”,相信并传播一些理性所拒斥的奇谈怪论了。

 

 

 

 

重庆创富培训学校

网址:www.cfu101.com

联系电话:023-63606865、023-6360686417723166962

QQ:800005618

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师资格证、二级建造师、理财规划师、心理咨询师、物流师、秘书、营销师、物业管理师、营养师、会展策划师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各类面试培训!(面授)

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师资格证、二级建造师、会计、心理咨询师、物流师、秘书、营销师、物业管理师、营养师、会展策划师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网校)

 

 

 

重庆联盟艺考培训中心

网站:www.swuatc.com                         
联系电话:023-89009066  18580626252 

QQ:1640491600

 

美术、播音、编导、音乐、舞蹈、空乘等专业,独特一对一教练制艺培模式,特色签约保过!  


创富学校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培训重庆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职业经理人培训企事业单位团体内训等,有需求请联系023-63606811、023-63606865。
发布人:wy1016
告诉好友】【打印本页】【返回】【顶部】【关闭
● 上一篇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案例:解读白领男人的心理压力
● 下一篇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如何入门(一)热情与敬畏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心理咨询
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重庆市人社局 重庆卫生健康网 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网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 重庆高校培训信息网 重庆成教\自考\网教 国家开放大学网教
版权所有:重庆市创富管理咨询职业培训学校 渝ICP备07003552号-2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希尔顿商务楼5楼创富文化教育集团 电子邮箱: cfu2002@sina.com 电话:023-63606811 / 17782330072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1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