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笔者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者参加了几次有关绩效管理的研讨会,研讨会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专家能否提供一些实践案例和操作方法,几乎每个参会的HR都带着这个问题,都非常希望通过专家短短两天的讲述获得一些真“武器“,回家便可实施,可是每次都是希望而来,失望而归。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与会人员与专家的立脚点是根本不同,实际工作中本来就是两条平行线,专家致力于理论的研究和案例的分析,长于理论、观念与方法,而HR管理者则致力于实际的行动,致力于如何考评员工的绩效,为自己的人力资源战略和薪酬分配服务。
2.观念的不同:专家希望总问题的根源入手,着手观念与思想,从观念入手,讲方法、讲过程,讲理论,而HR管理者则希望知道每个步骤的1,2,3,4是如何做的,每个步骤需要什么的表格工具,每个表格包含哪些内容,每个内容是如何量化分解,又是如何应用到每个员工身上的,在这一点上,专家往往尽量满足HR们的愿望,尽最大努力的分析成功案例,提供最佳实务,但无论多少的案例与实务,对HR来说,还是望梅止渴,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也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对于绩效管理的功过是非的问题,争论非常多。更多的人认为绩效管理是个很好的管理手段,因为从理论上讲,员工的管理最终要归结为绩效的管理,没有绩效,即使技能、知识水平再高,工作态度再好,也不能说明问题,也不能公司带来任何的好的效益。从绩效管理的论述上看,它也的确是个非常完美,非常有用的东西,它所强调的系统管理的理念,绩效合作伙伴的理念,关键绩效指标的理念,持续沟通不断改进的理念,都是一些非常优秀的管理理念,如果进行认真实践,应该能给我们的管理者带来惊喜和收获。
但是,这个“但是”也是我们很无奈的慨叹,放着这么好的东西,我们就是利用不起来,就是推行不下去,推行了就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最终要么流于表面,大家互相应付,机械地填写表格,对付任务,要么干脆从新回到老路,还是平均主义,还是大锅饭。
绩效管理似乎成了一个惹人眼馋又非常烫手的山芋,想吃又不敢动,的确是个遗憾的事情。
那么,绩效管理真的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事情吗?真的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笔者分析,之所以推行不下去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对绩效管理的宣传教育力度还不够大,绩效管理在我国的管理者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掌握,还不够普及,甚至许多的HR管理者还没搞清楚什么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意义、作用与方法,这样的知识水平与人员素质怎么推行?
2.管理者的素质层次不齐,许多的管理者没有走出久有的管理怪圈,抱着Y理论不放,完全的一幅我是管理者,我是你的领导,你是我的下属,你得听我的指令行事,凡事得向我汇报,否则我扣你工资,减你奖金,请你走人的样子,观念依旧框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管理水平与认识水平都比较欠缺。
3.企业里仅有的几个懂绩效管理的管理者学业不精,研究不深,盲目上马,匆忙立项。在没有完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匆匆制定绩效管理制度,推行绩效管理方法,最后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4.缺乏企业的最高领导的支持。绩效管理是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举措,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阻碍都有可能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所以最高管理者的支持与行动显得异常重要。而实践中,这项工作被想当然地认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全部的工作重担都压倒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肩上,可想而知,凭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力量怎么可以调动起整个企业的热情,所涉及的方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又怎么能忙得过来?这也是导致最终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5.在绩效管理工作上还有很多的误区。因为没有很好地研究绩效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步骤,只是断章取义地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评估,省却了许多的中间环节,简单制定考评计划,简单地考评,根本达不到提高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员工绩效的目的。
鉴于上述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1.广泛宣传绩效管理的意义、作用和方法,使管理者与员工明白,绩效管理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工具,能帮助我们提高工作绩效,提供工作能力,最终受益的是我们的员工。就想当年美国宣传质量管理一样:当年戴明先生提出的质量管理在美国受到冷遇,转而投奔日本,并大获成功,美国动用广播设备天天宣传日本实施质量管理取得的成功,最后觉醒了的美国人又将戴明先生请了回来,并大获成功。我们要实施绩效管理就得有这种魄力和决心,广泛宣传,不断强化它的意义作用和方法,使之不断深入人心,使管理者与员工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要我做转为我要做,这样,绩效管理的实施才是有了群众基础,才会深得民心,才会深入开展。
2.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加强管理者的培训教育,给管理者定立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让管理者真正搞懂搞透,形成一个管理者人人学绩效,人人懂绩效,人人想使用绩效管理来管理员工的局面,当然这需要最高管理的认可和支持,必要的时候可以走出去,请进来,派公司管理层出去参加研讨交流会,请咨询公司和管理专家进来讲课,都是可行的,关键是要有决心和行动。
3.把绩效管理的注意力从具体的考核细则转移到管理的方法上来,把员工与企业绩效的提高作为最终目标,而不是如何考核,如何与薪酬挂钩,当员工的绩效,真正提高了之后,如何把绩效与薪酬挂钩则显得非常次要。
4.在以上的基础上,成立绩效管理项目小组,真正把绩效管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项目,作为一个需要长抓不懈的项目,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各个管理者分工明确,角色清楚,定立长期目标和近期工作计划,认真扎实地实施,共同演好绩效管理这部戏。
最后,笔者认为,如何实施已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只要思想统一了,目的明确了,方法对头了,就一定能实践下去,并一定能够收到不错的效果,至于理论重要还实践重要就已经不需要争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