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在有心理问题的人群中,80%的人羞于承认自己有“心病”,不愿求助于心理治疗师。
据介绍,专家在接诊门诊时发现,“心病”就诊率十分低,80%的人羞于承认自己有“心病”。专家分析,在就诊率低的诸多因素中,来自社会歧视占第一位。长期以来,一些患有轻度精神疾病的患者,因顾虑病情被熟人知道后丢了面子,甚至怕被别人认为自己是“神经病”,总是把心理疾病“藏着”不愿求医。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些人自我识别能力较差,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精神疾病专家称,通常,“心病”患者存在认识上的两大误区:相当一部分人不把抑郁症当回事儿,认为“不就是想不开、不就是小心眼吗”,周围人劝劝、忍忍就过去了;另一部分人则不分轻重缓急,一律把抑郁症当成大事,甚至认为抑郁症等同于精神分裂症,是件很羞耻的事。专家认为,这两种过激反应,也造成了大量的病人处于未诊、未治的状态。事实上,很多抑郁症患者外表如常,甚至很“阳光”,只是内心痛苦得难以自拔。最新医学研究发现,职场中的人如果失去工作的动力,找不到成就感,就可能产生无奈、苦闷的情绪,而一旦积郁成疾,就易得抑郁症。
专家建议,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旦发现自己时常出现爱发脾气、“小心眼”等症状时,应考虑是否有“心病”,但并不是意味着有“精神病”,因此,应该正确对待精神疾病,千万不要逃避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