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16日,当某大学本科生黄某在家中跳楼自杀的消息传到学校,几乎所有认识黄的同学都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黄性格外向,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成绩在班里也名列 前茅,连续两年都获得了一等奖学金。自杀前不久,黄还曾向班主任咨询过报考研究生的有关事宜,并表示去中山大学读研将是自己未来规划的重要一步。“太突然了,我想象不出这样一个人有什么自杀的理由。”然而,在黄自信开朗的外观下,由过度好强而导致的焦虑和 脆弱一直隐隐存在。据有关同学反映,黄对自己要求很高,非常要强,从来不把自己的困难向别人说,有什么事都自己承担,即使在产生巨大压力时也不愿社会支持与帮助。第七学期末,黄所在班级在1月9日至14日要考6门功课,这使下定决心英语六级一定要考优秀的黄某压力陡增。在遗书中,他提到自己已连续7天失眠,自以为英语六级和另一门课程考得不好 ,担心要重修,并因此而不可自拔。1月16日,黄在割脉自杀不成后,从楼上跳下,死时手 上还留有先前缝针的痕迹。 这是一例典型的过分追求完美的实例。大学生都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充满着美好的希望 ,力图塑造完美的自我,但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显然是存在差距的。如果不能正确地 看待这种差距,遇到一点挫折和失败,便认为自己“无能”,是个失败者,那么就会使自己 陷入悲观的消极状态之中。该生在理想我与现实我发生冲突、无法达到目标时,对自我产生 怀疑、否定等心理,在无法排解的焦虑下,最终走上了自杀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