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全国140余万人参加了2010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研考在就业“寒流”中继续升温,报考人数比2009年增长13%,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据调查,在考研大军中,有些考生对读研并没有兴趣,仅为逃避就业压力而考研。笔者认为,只为就业而考研,即使考上也很难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功能主要是培养能从事科学研究的研究型人才和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如果考生没有明确读研目的,仅以规避就业风险而考研,即使考上研究生也缺乏相关领域的科研设想,很难取得优秀的科研成果。有些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既不到图书馆查阅科研文献,也不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而是整天泡在宿舍里看电视剧或上网打发时间。学生本人对科研工作不感兴趣,消极怠工,既浪费自己的时间,又占用了宝贵的教学资源,有些因没有完成毕业论文,甚至无法正常毕业。
笔者认为,毕业生要理性对待考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读研究生。在决定考研前,考生要问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所学专业,还是为了找到个好工作?如果是为专业深造,那么自己是否适合一心一意做学问?如果是为就业,那么所考专业几年后就业遇冷怎么办?只有明确了考研的目的,考生才能在读研期间发挥主动性。
换句话说,若考研只是考虑就业因素,那么无论是基于规避风险还是缓解压力,考研都是不切实际的臆想。因此,考生只有先认清自己确实是考研“这块料儿”,那时再下决心也不迟。(作者:陈霄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