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结果的解释要慎上加慎
案例点:使用标准化测验
案例名称:测评结果的解释要慎上加慎
案例背景:
大学毕业后,小张的第一份工作是汽车业务员。招聘中,他参加了一些基本的能力测试的人格测试。职业指导师小李对他的测验结果做了解释。他认为小张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思想的灵活性不够,对问题的看法单一;虽然很热情但是过于以自我中心,认为他在团队的工作不能良好表现。
一年之后公司准备从汽车业务员中选拔一些中层管理人员。职业指导师小李也参加了这次员工的选拔测评工作。小李吃惊的发现,他曾经认为不会有很好工作业绩的小张在这一年中的工作业绩非常突出。在工作中,小张不仅表现出了很强的创新性和灵活性,而且在和其他同事的合作中表现出很好的合作性。小张充满活力,勇于挑战,还副食其他业务人员开拓了不少新的客户领域。
在一个时期内,小李苦苦思索自己当年所做的结果解释为什么会与实际情况出入如此之大。在一次与高级指导师老王的讨论中,小李寻找到了答案。
小李:“为什么我的解释会与实际的相差这么大的距离呢?如果是这样,测验还有什么用呢?”
老王:“测验并不是全能的,而且测验结果反映了一定的情况但并不反映所有的情况。某个测验对于个人整个的素质,只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它只是从一个侧面来反映整体。另外,测验过程多是静止的,但是受测者却是发展变化的。所以,在做预测性的解释时,我们更要慎重,而不应该将结果解释绝对化!”
受到老张这些话的启发,小李重新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他发现小张所在的公司对新员工有一年的培训和试用阶段。在这个时期,具有很强学习能力的人迅速的成长起来。小张作为一名刚刚出校的大学生,最初头脑中有一种解决问题只有惟一答案的倾向,从而表现出思想不灵活的特点,但是经过一年的实习,这种观念被打破了,小张也表现出了年轻人的创造性。通过一些基本礼仪常识和谈话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及一些实际工作场合的问题训练,小张身上大学生的优越感和骄傲减少了,更多了几分谦虚、合作的精神。这些使小张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优异的成绩。
总结了这次教训,小李给受测者的结果解释更为慎重仔细了。
诊断结果:
对测验结果的解释过于绝对化,没有看到受测者发展的可能性;不慎地解释测验的结果导致错误的决策和判断。
处理建议:
1.为了对分数和测验结果做出有意义的解释,必须将个人在测验前的经历和背景因素考虑在内,将测验的分数放在个人整体上去分析解释。
2.个人的素质具有可塑性和发展性,可以追踪测验,将测验延伸,给出辩证、发展的解释。
3.测验情景会影响受测者的成绩,所以不能单纯从分数下结论。
4.在解释测验分数时,一定要根据最相近的团体、最匹配的情景中获得资料。
5.测验不是完全可靠的,应该把测验分数作为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些确定的点,不能对分数进行绝对、武断的解释。
案例点评:
测验常常只反映了个人心理特点的某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受到测验方法的局限性,测验所表现的心理特点常常是单一的。由于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是一个全体,不同的心理特点之间不是相互割裂的。这些特点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在对测验分数和结果进行解释时,必须考虑到这个问题不能轻率以偏概全。
个人的素质具有可塑性和发展性的特点。素质的可塑性表现在人的大部分素质如知识、技能、观念和道德多是经过后天培养形成的。素质的发展性体现在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些特点是对工作人员再培训的依据和前提。但是这些特点又是职业指导工作者必须对测验结果解释慎重的原因之一。本案例就直接反映了,对测评结果的武断解释导致了错误地预测个人将来的发展。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个人素质的可塑性和发展性。
对测验分数的解释不是简单地对照说明手册给出一个绝对说明的过程。由于测验和受测者本身的特点,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对测验结果的解释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在某个测验上的分数只反映了受测者当前的状况,他达到现在这个水平受到了多因素的影响。对测验分数有意义的解释,要将个人在测验前的经历和背景因素考虑在内。此外,还要考虑到测验情境因素,如受测者身体的状况、情绪状态和外界干扰等。譬如,在高烧情况下参加招工考试的个人,他的成绩很低,很可能是受到了身体状态的影响。
第二,一个测验能有效地推论的范围是有限的。不同的常模团体和不同的施测条件,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要根据最相近的团体最匹配的情境中获得的资料。解释分数。比如,在工作环境艰苦。与外界接触较少的工作岗位上,常模来衡量这些岗位上的工作人员。
第三,测验结果不是百分之百可信的,测验的分数往只是一个范围的,而不是确定的点。所以对测验分数和解释也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而不绝对地定性解释。
第四,个人是发展变化的,所以解释也不是静止的。个人是整体,而测验只是整体中的一个样本,解释时需要全面考虑个人的整体背景和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