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规模发展为主向以内涵发展为主转变,以重点发展为主向以均衡发展为主转变,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转型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挑战是空前的。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学会生存》中指出:加快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是提高教师质量的成功策略,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将越来越有赖于终身教育
体系的强大支撑。因此,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特殊作用,为教师的职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持续的、强有力的专业支持,是时代的召唤。
从“专门”走向“专业”的两个重要前提
第一,强化使命意识,明确自身定位:在坚守中变通,在变通中坚守。
教师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奠基石”和重要支柱,要使它的支撑功能更加强大,就必须提升教师职后教育的质量,由专门机构整合资源、提供专业化服务。从基础教育发展的走势看,从事教师职后教育的专门机构不仅有生存的根据,而且可以大有作为。
在“坚守”办学方向的同时,还必须紧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努力在“变通”中锐意创新、实现超越。
有人形象地把这种“变通”称为“打移动靶”。的确,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正在发生日益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如年龄性别结构、知识能力结构、专业价值取向与分布流动趋向等诸多矛盾现象并存、诸多发展难题待解。服务对象的种种变化,要求教师培训既不能只打“固定靶”,也不能疲于“快速反应”、仅仅适应当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需要。“打移动靶”,就是要在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对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趋势作出“预判”,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引导需求,特别要在培训内容上表现出较强的前瞻性和引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