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UserLogin}
重庆人力资源报考条件_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试创富学校 →  证书类别 →  心理咨询师 →  经典案例 → 职业资格浏览:过分需要帮助是因早年失爱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过分需要帮助是因早年失爱
作者:牡丹伊人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2923 更新时间:2009-12-08 

- 心灵现场

■编辑说话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案例,幼年缺失母爱造成一名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破坏,原因是她认为别人对她的帮助总是不能让她满足。那么有人认为,特别爱帮助别人的人是不是幼年得到的父母之爱特别饱满?嗯,有道理!

 

■事件记录

 

  小丽是一名大学二年级学生,她总是觉得周围的同学自私冷漠,在生活中不帮助她,由此产生的对同学的愤怒有时就变成了相互的争执,这使她的人际关系被破坏,使她成为孤家寡人。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得不到帮助,为什么同学们那么冷漠?

 

■咨询过程

 

  一个冬日的午后,小丽走进我的咨询室。她穿着一件米黄色的羽绒服,一头长发整齐的披在肩上,看上去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她是因为什么问题来求助呢?

 

  不等我问,小丽就打开了话匣子,她说:“医生,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了,就是和同学处不好关系。”

 

  我微笑着说:“嗯,你觉得和同学处不好关系,都有哪些表现?”

 

  她叹了口气,轻声说:“她们都不愿意和我接触,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没有人来帮助我,有时候因为这样的小事,我还会与同学发生冲突。我不知道,这是我的问题,还是现在的大学生都很自私?”

 

  据我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并不完全与小丽的描述一致,大学生中还是有不少互帮互助的行为,以及乐于助人的同学的。小丽这种感觉又是依据什么呢?

 

  我继续澄清:“你觉得同学自私,不愿意帮助你,能举个例子谈谈吗?”

 

  她点点头,说:“比如打开水的事,我经常帮助别的同学打开水,轮到我生病了,需要有人帮我打开水时,大家却没有都来询问,就算有个别舍友问问我是否需要让她帮着打开水,我只要稍一推脱说没事、不用,她们就当真不帮我打开水了,我的眼泪只好往肚里流。我觉得她们都不是真心想帮助我,如果真心想帮我,就算我推说不用帮我,她们也应该过来帮助我呀!”说着,她的眼圈红了。

 

  在小丽的内心世界里,她总感到没有人帮她,没有人真心对她好,换句话说,她也不相信别人会真诚的对她好,在别人想要对她好时,她自己首先表现出不信任,把别人推开,如果别人真的被她推开,她就又验证了一遍“没有人愿意帮我”。

 

  我把这个道理解释给她听,我说:“你觉得没有人愿意帮你,是否是你自己的感觉?这个感觉和事实之间是否还是有距离的?比如打开水这件事,是否是你自己首先拒绝了别人的好意,才造成别人没有帮你?”

 

  她怨恨地看看我,低下头,说:“看来您也不想帮助我了。”

 

  我感到她一直在寻找“没有人帮我”的证据,刚才我只不过给出了一个分析,她却觉得我没有站在她的立场上认同她的想法。这是否会是她的一个模式,就是,如果别人没有完全符合她心中的渴望,没有完全站在她的立场上替她着想,或者说如果别人没有变成她肚子里的虫子,她就会感到别人不是真心想帮助她?

 

  我说:“你觉得咨询师也不想帮助你,是否是因为咨询师的分析没有完全符合你内心中渴望听到的赞同的话?再比如打开水的事,是否也是因为那些询问你是否需要帮助的同学没有理解到你表面推脱的底下,其实隐含着希望别人不用你明说就做得如你心中所想?可是,同学们不懂读心术,结果你一推说不用,同学就真的走了;咨询师因为职业原因不能完全符合你所想的意思,你也感觉受到了伤害。是否问题在于,你太希望不用你说,别人就能完全认同和理解你所有的心理活动?”

 

  她若有所思的沉默了。这沉默对于她是件好事,意味着她开始思考,而不是一味哀怨的埋怨别人。过了一会儿,她捋捋头发,轻声说:“可能是吧,您的意思是我对别人太奢求了?”

 

  我点点头,说:“可能很多人内心都有这样的美好愿望,但是你把这种愿望当成了现实。”

 

  她急切地问:“那么这种愿望只能破灭?事情为什么不能按照我想象的方式来进行?”

 

  我微笑着告诉她:“事情在没发生前有多向发展的可能性,所以你怎么想都没关系,一切皆有可能。但是,事情在发生时就已经确定下来了,这就是现实。所以,现实经常会和你的幻想不一样。你要求一切按照你的想法来进行,就相当于用幻想中的可能性来要求现实,而现实是不能以你美好的愿望为转移的呀!”

 

  她也笑了,清脆地说:“也许是我要求的太完美了吧。但是,让我不要求的那么完美也很难。”

 

  我说:“你对于别人的帮助要求那么完美,也说明你对于别人无条件的爱特别需要。你以前的经历中,是什么让你这种需要这么强烈?”

 

  她低下头,玩弄着手帕,抬头时眼眶中闪着泪花,颤声说:“我从小没有妈妈,我妈妈在我三岁时因病去世了。我从小被放在亲戚家寄养,总觉得别人不是我亲妈,对我不是真心的好。就算她们对我很好,我还是不能真正放开自己。其实我从小一直是这样,总觉得别人就算帮我也不是真心,因为,唯一可能真心对我的生母,已经永远离开了我!”说到这里,她流下了眼泪,那是在心里憋了很久的泪水,也是在她的人际关系问题背后潜伏的原因。

 

  她因为从小缺少母爱,所以对同性的关爱特别需要,想要以此来弥补缺失的母爱。当人际关系只能提供有界限的、正常的人际交往时,她情感的无底洞就会特别不满足,这种对母爱的饥渴会演变成对同学的不满,她就好像一直在说:“你们不帮我,你们不给我情感!”在这种不满足底下,是对于所需要的客体同时又特别的恨。她是需要同学的,需要同学给自己关心和帮助,当同学给与一些帮助,可是在她看来不够时,她就转而对关心她的同学发生愤怒。她越是被同学正常的关心,就越觉得同学关心的还是不够真诚,从而成为一个对所需要客体总是抱怨的女孩。其实这些抱怨的根源是指向逝去的母亲,这就好像在说:“妈妈,你在我需要你的时候离开了我,你在我那么需要你的时候没有帮助我!”

 

  我把这些解释给她听,我说:“你对于你的母亲的去世其实是有怨恨的,虽然你也知道这不是你母亲的错,但是这背后怨恨的情感一直没有得到处理,一直妨碍着你的生活。也许,在咨询中逐渐去表达这些情感,让被压抑的对母亲的情感流淌起来,会有助于你人际关系的改善。当你能够稍稍独立,不那么依赖和需要别人无限的爱和关心时,你和同学的关系也会好转。”

 

  她在泪光中拼命地点着头,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妈妈,你为什么把我孤零零的留在这个世界上,你既然生了我,为什么不养我,为什么不帮帮我?”她抽泣着,这场哭泣是有建设性作用的,这是她第一次把自己的人际关系问题和对母爱的饥渴联系起来,这场哭泣会宣泄掉一部分她积压已久的情感,从而使她在人际关系中的投射减少。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丽已经离开了咨询。她说,其实不是没有人帮助她,是她自己总是制造不被帮助的心理现实,她的感觉和事实,还真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小丽活泼而快乐,能够坦然接受别人的关心,也仍然一如既往的关心别人,她再也不感到自己是孤家寡人了。小丽的母亲虽然久已不在了,但小丽记忆中的母爱永存,这种母爱会化为小丽生命的动力,陪伴她走过青春的大学时光,并和她一起走向未来。

 

  ■心理分析

 

  小丽总是幻想完美的帮助和理解,这是因为她对于帮助和理解太缺失、太需要了。由于从小母亲去世,她没有得到充分的母爱,这在她心灵上打开一个缺口,这个缺口用正常的人际关系怎么填也填不满。在小丽表面的怨恨背后,掩藏着深深的忧伤。她的不满和愤怒正是在防御下面的悲伤,通过使自己生气来避免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伤痛,避免再一次体验没有母亲的痛苦。对于这种情况的治疗,咨询师需要在爱与接纳的基础上,稍微狠心让她哭出来,因为健康的哭泣是一种宣泄,会减轻她的压抑度,并使她在心理上更加了解自己问题的源头,从而不再一味的把对母亲的情绪投射到同学身上。

 

  ■心灵词典

 

  心理现实:指的是来访者心理的真实感觉,这不是“事实”意义上的现实,而是一种心理感受,这种心理感受对于来访者此时此刻的状态来讲就是真切的。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