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20岁的四川大邑县小伙子魏某,只身从四川来到上海打工。由于没有亲人朋友关心,加上性格孤僻,缺乏与人正常沟通交流的能力,感觉生活压力大。失业后,他更是觉得活着没意思。屡次自杀不成后便希望通过杀人偿命这一方式,让法律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从上海来到苏州,在一家美容院与一名小姐发生关系后,先持刀杀害该小姐,后又持刀杀害闻声进来的老板娘,然后向警方投案自首。
杀人的动机竟然就是为了“找死””,此人不光不拿自己的生命当回事,同样也不把别人的命放在眼里。但如果在案发前有人对他进行下心理疏导,缓解他的心理压力,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如今,我国有超过1亿的农民在城市打工,处于社会底层的他们就业和生活压力都远大于城市居民,加上远离家乡和亲人,难以适应陌生环境,经常遭到不公平待遇等,如不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心理很容易出现问题。但由于社会对民工的心理问题关注不够,民工们的心理压力很难得到释放,一旦遇到失业、欠薪、失恋或其他刺激,往往会直接导致自残、自杀、斗殴甚至凶杀等恶性事件,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理应受到社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要解决民工的心理问题,除了他们自己要懂得自我调节和放松,缓解心理压力外,社会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特别是用工单位更应该为打工者心理疾患“松绑”,除了按时发薪外,也要为他们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劳动环境,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心理健康,通过举办联欢或娱乐活动来让他们尽快融入企业这个大家庭。员工有了归属感,不仅有利于生产,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实现双赢。民工输入地的各级政府部门也应该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举办心理援助活动和各类面向民工的文体活动等,一方面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一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来为民工们“减压”。而四川作为民工输出大省,也应该加强对外出打工者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摆脱孤独感。各地政府最好能为即将外出打工的农民上一堂心理辅导课,教会他们自我减压和放松心情的方法,使他们在打工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