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UserLogin}
重庆人力资源报考条件_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试创富学校 →  证书类别 →  心理咨询师 →  经典案例 → 职业资格浏览:优秀少女,如此早去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优秀少女,如此早去
作者:牡丹伊人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3194 更新时间:2009-12-08 

2005年5月13日,星期六,南京某综合大学。19岁的女研究生徐某在宿舍里,将汽油浇到了身上,平静地用打火机将自己点燃……
在追寻徐某成长的轨迹时发现:这位出生在苏北某偏僻小镇的女孩,天资聪颖。1994年9月,年仅13岁的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全国某著名高校生物系,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学生。年少的她笼罩在绚丽耀眼的光环之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满足。
在大学,徐某凭着自己的睿智轻松学习,成绩优异。这让她既自信又自负,在校园获得“天才少女”的美名。一方面,学习优异掩盖了她人格的不成熟;另一方面,由于其心理年龄的成熟与学业的成长不同步,同学们因她年龄小而宽容她,使她心理的成熟脚步并没有因为进入大学而加速,反而更加迟滞。可以想象,一个13岁的孩子,其心智发展水平很难使她融入群体之中,徐某的生活自理能力弱,不会洗衣服、不会计划用钱,更不会与人相处。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妹妹,同寝室的姐妹们给予了她许多呵护和关爱。大学四年,她的衣服大都是由同学代洗的,凌乱的床铺和书桌也大多是同学们默默地帮助整理的。生活中的她同样表现出人格不成熟。连续剧《还珠格格》的播放,剧中的小燕子得到徐某的偏爱。一日,她在图书馆看书,管理员说自己不喜欢小燕子,她听后大发脾气,不许对方讲小燕的坏话,与管理员争得面红耳赤。
1998年9月,17岁的徐某因成绩优异,成为免试研究生。早已习惯了众星捧月的感觉,读研后她感到孤独寂寞。入学后,院里对新生进行摸底考试,她的成绩竟不在前列。不久,她又感到了另一种压力。班里许多同学有电脑,她开始向家里要钱。起初,对于女儿的要求,徐父能尽力 满足,但时间长了,他们也发现了女儿的变化,便写信批评她不要乱花钱。
1999年10月,徐某偶然结识了刑满释放的王某。王某是情场老手,带她出入高档娱乐场 所,送她价格很贵的礼物,徐某很快坠入爱河。2000的1月,王某因犯罪被逮捕。徐某得知消息,匆匆赶到公安局,不问案情,见到办案人员双膝跪倒在地:“他不会杀人的,我可以保证,求求你们放了他吧!”任凭办案人员如何劝说,她也不肯离开,最后,办案人员只有通知学校派人将她领回去。回到寝室的徐某整日不吃不喝,使劲哭闹。当得知王某因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被判处死刑时,徐某竟出奇地平静。第二天,她正常上课,在班里也经常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一直为她担心的同学们松了一口气,暗暗庆幸她已经走出了自我的误 区。谁没有想到,5月13日晚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
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徐某的成长过程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局限,特别是当她过早进入大学后,她心理和生理年龄的差异性便凸现出来,特别是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学生活适应与人际关系等方面不成熟。第二是她的成长环境,从小在封闭的环境中学习,又因年少而得到周围人们的宠爱与呵扩,形成了一种孤傲、唯我独尊的性格狭隘的思维,学习的道路一帆风顺,在赞扬和掌声中成长的她对挫折没有足够的认识;一旦受到挫折便不知所措。第三,当她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时,她的优越感的失落与原来的完美的理想形成强烈的反差。正在心理空虚的她,王某的出现填补了她心灵的空缺。她更没有时间认真反思自己的生活与学业,她需要别人特别的关注,因为这份关注已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当学业的自我中心失去后,爱情成为她自我中心的最后屏障,但当她发现爱上一个魔鬼时,她不能接受这种双重的打击,以致走上了轻生的道路。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恋倾向,但绝大多数人没成为自恋型人格。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逐步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调整自我,并在与他人的社会比较中,确立正确的自我观,走出自我中心的误区。